聯系人:楊經理
電話:0577-64422587
手機:13858791581
傳真:0577-64422587
郵件:515655841@qq.com
地址:蒼南縣錢庫鎮神宮橋西川路30號
網址:http://www.khadamatzone.com
作者:匿名 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:2023-04-18 修改:2023-04-18 所屬分類:新聞中心 訪問統計:25
在一塊藍色底牌上,用白色文字清晰明了標記著地址和號碼,這就是門牌。門牌,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塊標注著地理信息的鐵片,在郵政通訊、緊急救援、戶籍管理、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。同時,門牌又像是一串記憶密碼,既記錄著一座城市老街老房的變遷,也承載著難以忘懷的記憶。
初記憶:搪瓷門牌最復古
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,20世紀20年代左右,廣州采用新式門牌,用三分厚白色木板制成,20世紀20年代末,廣州改換全市門牌,改木制為搪瓷燒制,上面大字為門牌號,右邊較小的漢字為路名、街名,左邊較小的漢字為所屬警察分局的名稱,并規定編排標準為:凡東西走向的路街,號數從東邊算起;南北走向的路街,號數從南邊算起,一律為左單右雙分布。按照這個規律,找門牌很方便。比如找東西走向路街的門牌,號數小的必在東面,大的必在西面;由東往西走,雙號的門牌必定在路的右邊。
與時俱進:材料換新更耐用
進入21世紀后,廣州請來專家學者研究推出新型門牌,并于2003年7月在北京路、環市東路進行試點。新門牌采用復合鋁塑板材質,裝訂固定方式先進,還具夜光功能,便于市民夜間查找。
創新:廣州首推“二維碼門牌”
2012年10月,番禺首創“出租屋智能手機巡查系統”,在出租屋裝上首批6.3萬個二維碼門牌,投入首批500臺智能手機上門巡查,只要用巡查系統掃碼,手機即出現該出租屋的面積、產權、承租人等詳細信息,并及時傳送至前臺,不僅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出租屋監管,還有效簡化巡查和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。
故事
他收集的不只是舊門牌
還有濃濃的城市記憶
在荔灣,有一位熱愛收藏的街坊,名叫陳公權,他沉迷于收集舊門牌,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,他收集了百余塊門牌,他將這些門牌清理干凈、細心收藏,也將一段段老城區的故事保存下來。
日前,在陳公權位于中山八路的家中,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層層包裝,熱情地與記者分享其收藏的舊門牌。在其展示的門牌中,大部分為搪瓷工藝制作的舊門牌,絕大部分為寶藍底色,白色字,形狀有橢圓形,也有長方形,大小不一。陳公權回憶,1998年,因為舊城改造,他在光復路租住的房屋拆遷,“當時我騎單車經過舊屋,看到房子一點一點被拆,心里很不舍。”站在舊屋前,陳公權思來想去,考慮應該留點東西做紀念,最后目光停留在自家門牌上,“門牌就像是一間房子的身份證,是獨一無二的,很有紀念價值。”就這樣,陳公權從房子上取下門牌,留作紀念。從此,他與門牌結下不解之緣。
“我當時是騎單車上下班,下午下班早,有時間就在附近老城區轉轉,聽說哪里有房屋拆遷,就過去碰碰運氣,看能不能收到舊門牌。”久而久之,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知道陳公權有這個收藏愛好,遇到有舊門牌,也會想著留給他。
作為收藏愛好者,陳公權家中收藏了大量的舊報紙、樓書、請柬、菜單,他細心收納好每一塊門牌,還進行分類。例如“鄭巷”“劉家祠后街”“李家園”等姓氏門牌;“面房街”“豆漿巷”等有趣的美味地名門牌;還有“溫良里”“祝壽巷”“長壽街”等吉祥地名門牌……門牌上的那些地方,有的還能找到,有的已經成為記憶。陳公權拿著一塊寫有“曹基直街3”的門牌告訴記者,“這是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,就是現在上下九廣場那里,舊屋拆遷的時候,我弟弟把門牌拆下來給我,留下從童年到青年的成長記憶。”